第五十六章 参观①_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
笔趣阁 > 四合院之都是黑科技 > 第五十六章 参观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十六章 参观①

  随着解说,那些没有接触李昭整个未来农村计划的人,心里也大致对这个计划有了了解。听着李昭的讲解,刘山也凑到张师长耳边小声说道:“首长,机械外骨骼就是李昭设计的,那天测试的时候,他还把军工那边的很多技术人员给比下去了。”说起这事,张师长也是怪自己没重视,本来以为试验一种辅助性的装备,应该不怎么重要。更何况一打听,居然只是几块金属,他就没有往心里去。

  但测试结果出来后,可是惊掉了不少人的下巴。对于咱们的解放军来说,只要物资充足,哪有攻不破的防御,而这个机械外骨骼,简直就是给解放军插了一双翅膀,以往一个星期的攻势,有了外骨骼辅助,咱们最少可以打他一个月。因为每个人可以携带自己以往两到三倍的给养,还不怎么影响行军,而消灭敌军后,战士们也能带走更多的给养。到时候谁碰上咱们的军队,谁难受谁知道。

  刘山接着对张师长说到:“我觉得这小子手里还有好东西,咱们如果能从他手里再捞出点什么,应该也能增加我们的实力。”张师长这时也是微微点头,表示同意,但想抠出来,可能并不容易,可以看出现在的李昭地位可不低。

  一番交流,很快到了中午吃饭时间,都统一在食堂,让所有来人都和村民一起吃,这次考察是有经费的,走之前会有人直接结清,所以李家村并不担心粮食的问题。当然李家村的饭菜也只是普通,在平均水准线上面一些罢了,二和面馒头,肉菜现在是真没有,不过李家村现在鸡蛋不太缺,所以每人一个煮鸡蛋,当然煮鸡蛋最经济实惠。

  这个算是比较公平的,因为鸡蛋在收取的时候就会分类,所以每次煮的时候都是大差不差的。也是没办法,现在是非常困难的,鸡蛋是紧俏物资,所以以前也有人因为鸡蛋大小问题闹过矛盾,后来就根据鸡蛋的大小,给鸡蛋分几类。

  这也是村里所有人对管理都服气的原因,特别是上个星期,给了两个平时表现很好的困难户一家一个招工名额,李昭老爹的威望就更高了。但是今天过后,李昭父亲的威望绝对可以达到顶点,先是比武赢了正规军,接着见到了这么多的领导,这都够很多人吹一辈子的牛了。

  吃过饭众人休息之后,李昭的父亲就先是带众人查看了李家村的农具,除了几样新式农机,基本都是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工具,没有什么出奇的。这也是为了让众人明白,李家村的生产工具同样是很落后的,只有一些新式农机是这两年制造的,而且还多以木制的为主,是真的落后。

  接着来到村后的小溪处,当然现在挖深了不少,里面的石头都挑了出来,堆在了两岸。李昭也是为了安全,将一些大一点的石头堆第一层,正好往外延伸了三四十公分,离水面大概四五十公分,所以只要进水沟的动物,基本都很难从村子这边上来。特别是现在已经沿着山边,挖了几里长,所以村子里一般不会进入什么大的动物,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。

  小溪这里是村里最凉快的地方了,能乘凉,这一段是活水,这里也是村里水沟的出口。前文有交代,李家村在靠山的那边在挖沟,那一边是一段水沟,没有其他出口。那边和这边是用渔网隔开的,那边放了鱼,而这边由于泉水不停的流,所以水比较冷,不太适合养鱼。

  带着众人沿着小溪往上游走,这一段有几百米远,和村子到公路的距离差不多。往上走不远就可也看到在小溪边搭建的草棚,这时也有不少村民在这里乘凉,下午差不多两三点才上工,这时太热,在草棚里乘凉正合适。

  从建这些草棚的地方开始,一直到山边,都是一些石滩地,不适合开荒,以往都是没人管的地方,后来李昭安排在这里建棚子,这边成了李家村加工东西的地方,特别是夏天,这里比较凉快,全村乘凉也基本都往这边来,俨然成了村里的活动中心了,这会小孩子也多,由于岸边用石头挡住了,小孩子也安全多了。

  不仅如此,挖了沟之后,村里的牛棚、猪圈、羊圈等都移到了这边,以往害怕的大型野生动物,现在基本进不来村里了,而且这里平时也有人站岗,发现问题只要一敲锣,村里都能知道。养殖移到这边也有好处,特别是养殖区,气味很大,移到这边后,村里的卫生、气味可都好了不少。

  最先到的地方是铡草的地方,这边也堆了不少秸秆,这里摆了一排的铡刀,为了防止孩子使用铡刀误伤自己和他人,铡草的地方是围起来的,平时不用的时候都上锁,用的时候再开,确保没有成人,这里就是落锁的。当然李昭也和众人说了实际情况,村里用不起破碎机,只能用铡刀铡草。

  再往里就是蚯蚓养殖的地方。这边的地基本都是石头打底,然后铺一些石沫,而养蚯蚓的地方,则是铺石头的时候,基本敲平,然后在缝隙铺石沫,再用水泥抹缝的,所以那边比较平整。也是水泥很缺,不然所有地方都会用水泥抹缝,不会像现在这样,只有养殖的地方才用水泥抹缝了,其他的地方都是铺的碎石。

  蚯蚓养殖区就如同红薯沟一样,成沟养殖,沟与沟之间留有能走独轮车的路。喂养的时候,用独轮车将发酵好的料运来,洒在沟上就可以,只要注意沟上不太湿也不太干就行。而蚓土则是根据堆积的多少清理,清理过的蚓土还要在旁边堆一段时间,防止蚯蚓产卵了,把小蚯蚓都浪费了。保持蚓土湿润,只要运走前将蚓土一次性浇透,然后将钻出的蚯蚓收集一次,再将蚓土晾干就可以等着上田了。

  这时李昭也让人将沟扒开给众人看里面的蚯蚓生长情况,几位研究生物的还到处在取样,估计会回去专门研究。这些蚯蚓品种怎么样,李昭也不清楚,只是他抓到的本地蚯蚓分类后培养,这种长势最快,就选择了这种。所以他也希望生物相关的专家能找出生长更快,繁殖更多的蚯蚓品种才好。

  其实将蚯蚓养殖选在这里,也是李昭有意为之,这里离溪水不远,冬暖夏凉,这样一说,大家都明白,蚯蚓的特点就是这样,过热、过冷、过干、过湿都不行,还要保持一定的PH值。不仅如此,这里还可以防止一些捕食蚯蚓的昆虫、老鼠等的出现,地面是石头,所以再合适不过了。

  到了冬天也很好处理,下层先铺厚厚的一层秸秆,然后铺一层土,再把蚯蚓收拾在一起,然后多堆几层土就可以了。这里的溪水也会保持周围的温度不至过低。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,冬天本身就不适合蚯蚓生长。看完这些,李昭也让人取出一些蚯蚓,然后清洗干净,在铁桶里煮熟,并且让他一会将这些煮好的蚯蚓送到养鸡场去。

  接着往前走,是给蚯蚓处理食物的发酵池,同样是搭的草棚,不搭棚子是不行的,如果碰上下雨,没有棚子遮挡,里面很快就会灌满水,到时候有的麻烦。李昭现在的菌种效率并不算高,所以发酵池比较多,有十几个,每个池里都可以放几吨的料,这些地方可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建成的。李昭也将这些情况都告诉了一起来的生物专家。

  这些池子的操作也很简单,平时哪个池子料用掉六七成了,就开始加新的料,然后一层新料,一层发酵好的料,堆好后盖上一层土,这样可以防止滋生蝇虫。然后在这个池子插上牌子,记上上料日期。而土则可以直接在喂养蚯蚓时加进去,并不需要再弄出来。

  接着就是泼水,保持料湿润,但不过度湿润即可。过湿发酵同样会受到影响,只有在比较潮湿,但又能透气的情况下,才能比较好的发酵。同样的,专家在每个池子都取样,准备带回去研究。当然李昭希望他们能够配出更高效的菌种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m121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cm121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